夫妻親自改造「80年祖傳古宅」親戚搶著來拜訪 挑高鏤空屋頂搭配「夢幻日式庭院」在家就像旅行❤️

80多年老宅大改造!

在著名建築師隈研吾手下磨礪了10年後,

武田清明的首個獨立住宅項目就獲得了日本SD-Review獎。

這個曾挖掘出東孝光、安藤忠雄、長島孝一等一眾大咖的獎項,

被稱為新人建築師的「龍門」,分量非凡。

戶外的水池和碗櫃

他把一棟80年的商住兩用老宅打造成了現代化別墅,

佔地166坪的老宅被拆成了6個獨立的空間。

除了老夫妻倆生活的主屋之外,

5個室外空間組成了一個超大的露天廚房。

曾經廢棄的發霉水井、地窖、防空洞,

變成了露天的灶台、冰箱、碗櫃、地窖和溫室。

同一視角,老客廳變身花園庭院

曾經充滿霉味的地下室也煥然一新

既保留了老建築的歷史痕跡,

又增加了現代化的使用方式。

讓老家不論經歷再多風雨,

都依舊是每個家人的避風港,

凝聚著整個家族。

「日本正在逐年跨入老齡社會,

改善老年人住宅的需求

才是建築師今後的主要任務。」

這個有80多年歷史的老宅在日本長野縣,周圍群山環繞,自然風景很美。

這裡以前是一個熟菜店,連著店鋪的房子裡住了三代九口人,一家人熱熱鬧鬧的,連小孩都會跑來店裡幫忙。

大門口仍保留著老店的印記

一家人的回憶都凝聚在老房子裡

10年前老店關門,家裡三個女兒都嫁去了不同的城市,只剩爺爺奶奶還住在這裡。對於已經78歲的爺爺而言,這個家實在過於寬敞,就找了外甥赤羽來商量改建。我和赤羽是大學同學,也聽他說過很多老家的事,當即就一起商量了改建方案。

原本老房子幾乎鋪滿了這塊166坪的地,院子裡的植物長得過於茂盛,使得光照和通風都很差。還有很多神奇的地下空間,像是水井、地窖、防空洞之類的,第一次來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。

拆除老店牆壁,形成一個透光明亮的空間

其實拆了重建是最簡單的,但赤羽說他們一家人都以老店為豪,建築\裡也承載著好幾代人的回憶。對他而言,老家就是這個萬變的世界裡的不變的港灣。

因此他希望這個空間,甚至是物品,都能隨土地一起保留下來,這樣以後繼承這個家子子孫孫才會明白,正是有上一輩人的努力才有他們現在的生活。

於是我只拆掉了老宅的一部分,把那些富有時代印記的空間,做成了6個大大小小的獨立空間,灶台、冰箱、碗櫃、地窖和溫室統統搬到室外,就好像一個開闊的露天廚房。

獨立溫室

店鋪地下的溫室是第一個獨立空間,這裡原來是用來儲藏蔬菜的地窖,太久不用又不通風,改建前裡面滿是霉斑。

密不通風的地下室被鑿掉了「頂」

我把整個地窖的水泥頂都鑿掉了,把老店的外牆也給拆了,還把天花板換成了半透明的。陽光從四周和頂上照進來,再加上地熱,形成了一個不用暖氣的溫室。

本來每年冬天屋主會把不耐寒的植物往室內挪,現在這些植物再也不會佔用室內空間了。

原本在室內的店鋪冰櫃

沒了店鋪牆壁變身成室外的獨立冰箱

獨立冰箱

穿過老店鋪往裡,最先看到的是一個室外的冰箱,其實它原本是在店裡的,店的外牆被拆了之後就變成了一個獨立空間。

逢年過節一大家子人就會從各地趕回老家聚餐,要準備這麼多人的食材,也只有這個店用的巨大冰箱才夠用。

獨立水井

水井有10公尺深,取水很不方便,也很久不用了。我不想看到這個空間被白白浪費,於是給水井也加了玻璃頂,保證清潔和通風。還裝了水龍頭和水泵,靠現代的智慧活用老一輩的東西。

現在一家人在院子裡BBQ的時候,就直接在這個灶台洗食材和餐具,或是用水井冰鎮飲料,很是自在。

獨立碗櫃

既然把冰箱和灶台都挪到室外了,怎麼能漏了碗櫃呢!這裡原來是和主屋連在一起的浴室,而我生生地把這塊空間切了下來,變成了一個獨立碗櫃。

我們施工時從地下找到了很多陶器,誰都不知道是哪來的,只認得器物上老店的標記。

老人家不捨得扔掉,那與其把它們藏起來再次被遺忘,還不如把它們都展示出來,畢竟被使用著的器物才是「活著」的。

獨立地窖

上個世紀的有錢人家裡都會修建防空洞,裡面冬暖夏涼,常年維持在10~15℃。正好家裡有很多上一代人自己釀的葡萄酒,我就把這裡改成了地窖。

我以前來玩的時候爺爺請我喝過家裡釀的,是在別處沒有嘗過的香甜醇厚,我當時就想爺爺能用祖傳的方子繼續釀就好了。這次來的時候看到地窖里多了幾瓶新釀的,院子裡也開始種葡萄了,爺爺不知不覺中了我的「計」。

87坪的花園

院子是爺爺從他爸爸手裡繼承下來的,所有植物都是從盆栽開始一點點養大的,所以他非常寶貝這個院子,也要求我們不能用大型器械施工。

於是我設計了靠4個成年人就可以搬動的輕量級結構,把100公斤以內的玻璃罩拆分開來,運到現場後再開始組裝。

院子的施工全靠人力

原來的院子沒什麼規劃,植物都擠得快要種不下,於是我拆了一部分主屋,擴大了院子,重新排布植物,還規劃出了可以散步的小路。沒有新增也沒有減少一棵植物,屋主很是滿意。

規整好的院子裡,植物錯落有致

主屋正面保留下了老宅的玄關

縮水一半的主屋

老宅的改造施工花了近一年的時間,老房子沒有圖紙,狀態也不好。我甚至找了專門考察世界遺產建築的團隊,檢查了每一根房梁的狀態後,才開始改建。

對於高齡的屋主而言,緊湊的生活空間其實更方便。所以我給房子做了「減法」,拆除了利用率低的部分,減少不必要的走動。

我把日常生活需要的部分,像是卧室、客廳、廚房和浴室都集中在了1樓,2樓是家庭聚會時晚輩們睡的卧室,這樣老夫妻倆平時都不用上樓。

雖然室內改得很現代化了,但很多細枝末節上都能看到老店的痕跡,像客廳裡的木製拉門就是原本店裡,這個大桌子其實也以前店裡用的大砧板,所以才會這麼重。

爺爺以前開店的時候就是當地的名廚,好多食材都是專供資深料理人的。我學生時代就很愛來他們家「蹭飯」,爺爺也很喜歡花時間在廚房裡,所以我把客廳和廚房放在了一起,一整天的消遣都可以集中在一個房間裡。

換季時鋪上亞克力板,透光又保暖

我還把客廳上方卧室的地板拆了,做成了挑高空間改善通風。冬天則用透光板排列在上方,防止暖氣溜走。

也是考慮到緊湊又舒適的生活空間會讓老人變得不喜歡出門,我才在院子裡做了獨立的各個空間。這樣不必出遠門,打理打理院子就可以轉換心情。

說實話,屋主知道老宅被拆掉一部分的時候很驚訝,親戚又在一邊潑冷水說沒必要費事留下老宅,眾口難調。為了讓整個家族認同,我們特意把大家喊來搞了個「期中發表會」。一切都是為了做出一個能把繼續團聚在一起、大家都喜歡的家。

改建老家既要考慮如何引入現代化的生活,又不能只拘泥於現在。10年、20年後,只要能聽到一句「幸好當初把老宅保留下來了」,我就會覺得一切都很有意義。

參考來源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